点击放大
点击放大
点击放大
点击放大
067.林廷玉诗刻
内容详情
年代:明代
位置:霹雳岩,西向
尺寸:高133厘米,宽75厘米。楷书,纵4行,字径13厘米
题字:草树迷蒙谢豹啼,江山依旧世人非。 野翁识破尘凡事,一度来时一醉归。 林廷玉书。
全信息比对: 查看全信息比对
描述:年代:正德八年后,1513年后
详细内容

       正德八年,1513年,林廷玉遇劾乞归;嘉靖二年,1523起用,赴任途中再乞归。从而判断该摩崖在这两个时间点之后镌刻。

      在诗中写乌山之景,亦寄寓心中之情:那一年林廷玉再次登上乌山,所见草木凄迷,时闻周遭杜鹃鸣啼。以眼见之景物起兴,感慨人事变幻莫测。但他此时可能也见惯了、看透了世间之事,故能豁达乐观,做到乐天安命。“一度来时一醉归”,即是从容、自适的另一种表达。

      明王应山《闽都记·郡城西南隅·侯官县》(卷10)引此诗,名作《霹雳岩》。此方摩崖文字结构整齐,三十二个字排列得当。虽说从横向上看每4字多不在水平线上,但整幅作品还是给人整饬之感。这不得不再次肯定古人对书法的专注——他们不单留意笔法,一笔一画毫不苟且,且分行布白亦十分讲究。朱和羹《临池心解》云:“分行布白,为入手要诀。元人所谓《黄庭》有六分九宫,《曹娥》有四分九宫是也。否则,疏处安顿,尚易舒展;密处安顿,每形局促。”

      楷书这种书体得到很多人青睐,它是人们学习书法的“标准”字体之一。

      林廷玉善诗词,亦擅书,徐氏《笔精》载:“公善擘窠书,名山胜处多存手迹。”


人物:

      林廷玉:1454年-1532年,字粹夫,号南涧翁、烟霞病叟,明代福建侯官人。成化二十年(1484年)中进士,任吏部给事中、工部都给事中、海州通判、湖南茶陵知州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职。
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),任何资产的使用都应当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形象,若违反此原购,平台将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,包括但不限于:收回资产使用权、管停服务、终止账户、追究法律责任等。我们鼓励所有用户积极传播正面信息,共同维护国家的良好形象。


返回
检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