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


程公闢(辟),名师孟,苏州吴县人,熙宁元年九月以光禄卿出为福州郡守;
湛俞对人生道路之选择,大概让几位好友羡慕。因他做了一件他们不敢做,但又想做的事情。湛俞隐居乌山宿猿洞,“三召不起”,此事传为美谈。古人对隐士人格颇为崇敬,就算是陈襄那样的理学家,有时也会生发超脱之思。大抵是不逢明主,或怀才不遇,又或厌倦宦海风波,或是出于“性本爱丘山”心理,在乌山上,留下了很多类似的心理印记。传“一老翁畜一猿,每夜与猿辄宿于洞中,故名‘宿猿洞’。”这位老翁就是湛俞。在其挂冠隐居后,居于闽之馆前乡,人称其居地作“旌隐坊”,后迁于宿猿洞。他在宿猿洞前后开辟二十五景,并作“二十五咏”。当时士人、名宦大概由于此处风景清逸而迷恋乌石山色,或又仰慕其人、敬仰他“三召不为荣”高节,总之时有来访者。宋熙宁年间,程师孟等人就时常到山中拜访湛俞。在乌山湛公祠建立以后,古人也喜在此地题咏,于是诗作纷呈。
熙宁元年冬,该题名石刻中的几位名人同游乌山。史载程师孟曾篆书“宿猿洞”三字,并诗数首勒于石上。宿猿洞前旧有名荔“洞中红”,陈襄曾作诗道:“此去蓬莱峰顶月,梦魂应到荔枝园。”
人物:
程公闢(辟):名师孟,苏州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人,熙宁元年九月以光禄卿出为福州知府;
陈述古:名襄,福州闽侯人,与陈烈、周希孟、郑穆以理学闻名,世称“海滨四先生”;
沈公仪:名绅,会稽人,时就职于福建提刑司;
湛仲谟:名俞,闽县人,曾任福建转运判官;
刘执中:名彝,怀安人,著名水利专家;
杜伯通:名该,时任提点刑狱、内殿承制;
马损之:名益,官通判军州都官员外郎。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),任何资产的使用都应当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形象,若违反此原购,平台将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,包括但不限于:收回资产使用权、管停服务、终止账户、追究法律责任等。我们鼓励所有用户积极传播正面信息,共同维护国家的良好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