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放大
点击放大
点击放大
点击放大
056.至正揭汯东壁亭记石刻
内容详情
年代:元代
位置:天秀岩西侧,东向
尺寸:高190厘米,宽160厘米。楷书,纵16行,字径6厘米
题字:东壁亭记 福城之三山,闽山其一,即乌石山也。至正二十四年,平章政事燕赤不华公摹勒皇太子所赐“忠、孝、文、武”四字于石。亭是山之阳而建焉,名其亭曰“东壁”。亭之西有岩,名曰“天秀”;又亭其椒曰“望海”。“望海”之西又亭焉,曰“东升”。“东升”之西,台焉,曰“清冷门”;其南曰“春明”。曰“天秀”者,状其景之胜也。曰“清冷”者,即其气之肃也。曰“东”、曰“海”、曰“春”者,皆因储皇之恩锡而起也,于是山巅海隅焕焉。重光之照临,莫不敬叹钦羡。于仰瞻之下,不惟平章公忠孝文武之名可垂永远。凡宅于兹者,皆将以是自勉也,不可以不记。朝散大夫、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揭汯记并书。
全信息比对: 查看全信息比对
描述:年代:至正二十四年,1364年
详细内容

       元末至正二十四年(1364),朱元璋起义军逼近福州,人心浮动,元太子为拢络人心,特书“忠孝文武”四字,赠给福建最官行政长官燕赤不华,鼓励他效忠朝廷,燕赤不华将所赐之字刻于天秀岩附近,建东壁亭保护,岩顶建有望海亭,岩下有东升、春明二亭,东升亭之西是清泠台,山下还有清泠门。后元亡,亭废,明万历年间,福州诗人多借庄中结社吟诗。宰相叶向高也曾唱和于此,并留下草书诗刻一首。

       揭汯,字伯防,富州(一作丰城)人,年十八通六经大义,攻古文词。以父傒斯荫补秘书郎,迁国史编修,历官肃政廉访司事,守建宁,改郎中,官至刑部侍郎。太子,即爱猷识里达腊,顺帝子,高丽后奇氏所生。

       燕赤不华,《元史·顺帝纪》记载:至正二十二年“五月乙巳朔,泉州赛甫丁据福州路,福建行省平章政事燕只不花击败之,馀众航海还据泉州。”

       《东壁亭记》记载:“福城之三山闽山,其一即乌石山也,至正二十四年,平章政事燕赤不华之摹勒皇太子所赐忠孝文武四字于石亭,是山之阳而建,名其亭曰东壁亭。”元朝的平章政事燕赤不华说闽山的分支是乌石山。


人物:

       揭汯:朝散大夫、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。字伯防,元丰城人,文学家揭傒斯长子,赴闽任职福建肃政廉访司泰宁路任录事。
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),任何资产的使用都应当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形象,若违反此原购,平台将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,包括但不限于:收回资产使用权、管停服务、终止账户、追究法律责任等。我们鼓励所有用户积极传播正面信息,共同维护国家的良好形象。


返回
检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