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放大

点击放大

点击放大

点击放大





032.宝庆高名世等同年集会石刻
内容详情
年代:宋代
位置:霹雳岩、黎公亭下方,南向
尺寸:高135厘米,宽123厘米。楷书,纵7行,字径8厘米
题字:宝庆初元、岁在乙酉正月六日丁卯,甲辰进士会拜于神光寺。三山高名世兴之、王益祥谦叔、郑昌之伯耆、郑域中卿、林环景温、杨宜中行可、林琭景良、东阳章梾敬则,叙坐以齿,盃行不强酒,从容赋诗,以寻四十二年之盟,侈白首相逢之盛云。
全信息比对:
查看全信息比对
描述:年代:宝庆乙酉,元年,1225年
详细内容
记录的是南宋淳熙十一年(1184年)中进士的高名世等8人,于宝庆元年(1225年)年会拜于神光寺。文中提及8位同榜进士“叙坐以齿,杯行不强酒,从容赋诗,以寻四十二年之盟,侈白首相逢之盛云”。
神光寺原址位于乌山南麓,现已不存。文中的“叙坐以齿”,其中“齿”代表年龄,指的是按照年龄的长幼来决定座次的顺序,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礼仪,有时也作“序齿”。“杯行不强酒”的意思是,喝酒尽兴但不强饮。饮酒之后,大家从容赋诗,直抒胸臆。
“此时距离他们进士及第已近42年,所以有‘四十二年之盟’的说法。‘侈白首相逢之盛云’,‘侈’字是夸耀的意思,表明同学白首相聚这样的盛事,是一件非常值得夸耀的事情,也体现他们的心情特别高兴。”
古代进士都十分重视同年情谊,对他们来说,这种感情十分珍贵,大家会定期集会,所以在乌山上才会出现多处以同年会为内容的摩崖石刻。这在乌山摩崖石刻中有特别的意义和突出的价值,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史料。
人物:
高名世:字兴之;郑域:字中卿,俱闽县人。
郑昌之:字伯耆;杨宜中:字可行,皆闽县人。
林环:字景温;林琭:字景良,均林通之孙,福清人。
王益祥:字谦叔,号止轩,闽县人,绍熙中任建康府学教授,修学校,增生徒;历知宁国、处州,迁江东提刑。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暂无评论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),任何资产的使用都应当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形象,若违反此原购,平台将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,包括但不限于:收回资产使用权、管停服务、终止账户、追究法律责任等。我们鼓励所有用户积极传播正面信息,共同维护国家的良好形象。